近期,有客戶向我們打來電話詢問關于古建長廊的一些問題。像設計中需要注意什么,對于這種建筑的設計一般都是采用哪幾種的結構方式?今天,我們主要為大家介紹關于設計中常用的幾種結構方式。接下來,就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以下文章的介紹,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收獲!
仿古建筑設計以木材、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,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。
此結構方式,由立柱、橫梁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,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,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。古代木構架有抬梁、穿斗、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。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,梁上又抬梁,所以稱為抬梁式。宮殿、壇廟、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這種結構方式。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,然后用枋、檁斗接而成,故稱作穿斗式。多用于民居和較小的建筑物。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棧而成的,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。
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,首先,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,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,外墻起遮擋陽光、隔熱防寒的作用,內墻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。由于墻壁不承重,這種結構賦予建筑物以很大的靈活性。其次,有利于防震、抗震,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,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,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余地,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。墻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仿古建筑設計這種結構的特點。
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。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,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,進而以庭院為單元,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。就單體建筑而言,以長方形平面較為普遍。此外,還有圓形、正方形、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。
其實,對于古建筑施工這一塊需要大家了解的內容還是挺多的,今后,小編會一一為大家呈現,請您一定要繼續關注本網站!